央广网北京7月4日消息(记者邹煦晨)近日,“宁电入湘”工程双极低端成功送电,标志着我国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宁夏―湖南工程”特高压输电通道正式运行。平均每秒约600千瓦时的宁夏绿电直抵湖南,为湖南迎峰度夏筑牢清洁电力保障防线。预计9月双极高端直流系统投产送电,届时工程将整体竣工投产,并具备800万千瓦送电能力。
工程项目现场
该工程起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止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换流站,线路全长1616千米,总投资281亿元。工程的整体路线长、地理环境复杂,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特变电工相关人士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特变电工提供了从核心部件到输电线路的多项硬核产品,为“宁电入湘”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宁电入湘”工程的送端――中宁换流站,地处贺兰山脉,位于地震带的活跃区域。这对工程的坚固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环氧树脂浸纸电容式直流套管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关键设备,主要起到绝缘和机械支撑的作用。
据介绍,针对该换流站的特殊情况,特变电工设计团队对环氧树脂浸纸电容式直流套管产品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使其具备优异的抗震性能。8支双极低端±400千伏和8支±200千伏环氧树脂浸纸电容式直流套管实现高质量交付。
中宁换流站阀侧套管安装
在工程首尾两端,“宁电入湘”工程双极低端送电期间,特变电工为中宁、衡阳两换流站提供的8010台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元同步启动。
特变电工相关人士介绍,这些电容器既为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谐波提供低阻抗通道,又为换流设备提供容性无功补偿,且在故障时能快速切断故障产品与电网的连接。此外,特变电工为衡阳换流站配套的2台500千伏站用变,承担着为换流站站用系统供电的关键任务,2台500千伏调相机变压器,则进一步增强了换流站的无功调节能力,保障了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中宁换流站的2台750千伏站用变及2台配变,为绿色电能稳定送出提供保障。其中2台SFP-360000/750千伏站用变具备优异的抗短路、抗雷击、抗地震及绝缘性能,配备完善保护系统,承担着将750千伏电压降至66千伏、为换流站站用系统供电的关键任务。
投入运行的750千伏降压变
作为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宁电入湘”工程线路十分复杂多变,对于导线的电气性能、机械强度等要求近乎严苛。据介绍,在工程的湖南、湖北段,特变电工针对两地的地理和气候特点,专门研发了JL1/G2A-900/75-84/7、JL1/G2A-1000/80-84/19两种型号的钢芯铝绞线产品。这两种产品具备优异的导电性能、机械强度及抗冰耐腐蚀能力,能够满足该工程段特高压输电线路长期稳定运行的要求。通过创新应用智能化生产体系,使用自动化设备协同作业,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更以微米级精度保障导线质量。
与湖南、湖北段不同,“宁电入湘”工程甘1标段,位于甘肃省境内,全长94.676公里,不仅地形复杂,且线路要穿越10毫米和15毫米两个重大覆冰区,对大截面导线的荷载性能、表面覆冰和拉断力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变电工相关人士介绍,特变电工生产车间严格执行“三按”生产及三级检验制度,确保4100余吨大截面钢芯铝绞线质量达标,助力甘1标段成为全线14个设计标段中首个贯通的标段,为项目带电投运创造了有利条件。
导线车间框绞工序
“宁电入湘”工程构建了大型风光电基地、支撑煤电、特高压线路“三位一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样板,推动“沙戈荒”基地大规模开发。该工程整体投产后,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在保障湖南电力供应、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也能满足宁夏清洁能源多元开发和外送需要,实现清洁能源更高质量就地消纳和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主力配资炒股,靠谱股票配资,a股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